<video id="ba5fl"></video>
                  返回首頁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哪個

                  來源:www.janicefritchen.com???時間:2023-02-16 09:34???點擊:199??編輯:老昆明網???手機版

                  內容提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熱度:62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哪個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1、春節
                  2、清明節
                  3、端午節
                  4、七夕節
                  5、中秋節
                  6、重陽節
                  7、中元節

                  1、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3、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4、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5、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重陽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什么?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

                  一、端午節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期: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有42個項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位居世界第一。

                  三、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是我國的民俗大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020年12月17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

                  2020年12月17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太極拳。

                  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于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武術特點

                  1、拳理特點

                  太極拳是一種拳術運動,符合拳理,具有技擊性。這里的拳理是指太極拳動作本身符合攻防規律,具有攻防含義,能夠產生一定的攻防實效,這既是太極拳動作與體操、舞蹈、導引等其它運動的基本區別也是本質區別之一。

                  2、哲理特點

                  太極拳受傳統哲學滲透影響,具有哲理性,充滿辯證思想。從哲學角度來看太極拳被譽為“哲拳”。

                  這不僅由于太極拳的稱謂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也不僅由于太極拳動作要領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味,而且由于傳統哲學思想對太極拳的全面滲透,形成了獨特的運動思想,特別的技術要求,突出的價值功能。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色多多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video id="ba5fl"></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