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于諸葛亮《出師表》。
“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顧:拜訪。茅廬:草房)。后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誠心實意地一再邀請。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多含褒義。
諸葛亮的歷史人物故事?
東吳水師都督周瑜,為借荊州一事,屢向劉備索討。所有計劃終歸失敗,業已二次受諸葛亮之氣。(即《取南郡》、《回荊州》)。
周瑜耿耿不忘,欲遣魯肅為劉氏代取西川,換還荊州,實則欲出其不意,襲取荊州,不料又被諸葛先生識破。
周瑜領軍至城下,趙云嚴陣以待。周瑜知道有準備,不敢攻城,傳令回軍。諸葛亮早派關公、張飛、黃忠、魏延,分四路殺來。氣得周瑜箭瘡迸裂,墜于馬下,退于巴邱。
探知劉封、關平又截住水路。諸葛亮送書于周瑜,陳述利害,嘲笑周瑜不達時務。拆閱后,周瑜即氣死。臨終,薦舉魯肅,繼任水師都督,統馭東吳兵馬。
諸葛亮三氣周瑜
孫劉聯合破曹。周瑜氣量狹小,多次設計害諸葛亮而不得。一氣:赤壁大戰后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在南郡與曹仁大戰中了毒箭,卻被諸葛亮調趙云趁機先占領南郡等地,周瑜火氣攻心,箭傷破裂。二氣:周瑜與孫權設下美人計,準備把劉備騙劉備至吳而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發。三氣:周瑜想用“假途滅虢”之計突襲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率兵攻打失敗。周瑜被氣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p>
歷史三個名人帶故故事?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晉代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歷史人物故事長篇?
楊靖宇是我國的抗日名將,曾經令上萬日軍聞風喪膽,在他孤軍無力突圍的時候,第一個考慮到的不是自身安全,而是組織的`存亡!
當楊將軍無力突圍的時候,他只要選擇投敵,就可以活命;出賣組織,就可以擁有榮華富貴??墒撬麤]有,他選擇了拼死一戰。當他的溫飽已成問題時,他仍然遵守黨的鐵紀——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他出錢向當地的鄉親們買東西吃,而沒有索取。想想我們,把別人的給予看成是理所應當,還是好好學習一下楊靖宇將軍吧!
當楊將軍終于無力反擊中槍倒下時,日本人都不敢相信,倒下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將軍,后經叛徒的指認,才確認正是楊靖宇。當時,在日本人臉上看不到一絲喜色,反而嚎啕大哭,可見連那些殺人惡魔也知道楊將軍的生前事跡。
當日本人很想知道沒有糧食的楊將軍是怎么堅持這么久時,就對他的尸體進行了解剖,這才發現他的胃里,盡是還未消化的皮帶,草根樹皮……當時無人不為之悲傷。想想我們現在吃的是什么,恐怕山珍海味也早已吃膩了,卻并未做出什么真正偉大的事,還每天對父母提出很多無理要求,真該認真反思一下。
楊將軍是我最敬佩的人,雖然他早已不在人世,但在我心中永垂不朽。